连载天光云影共徘徊华人德的书法之路

北京治皮肤病好医院 http://m.39.net/news/a_6508755.html

天光云影共徘徊

——华人德的书法之路

■于雷鸣

第六章 道在瓦甓

  三、洋弟子薄英

  在华人德的诸多弟子中,薄英无疑是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位。

  薄英,年出生于美国西海岸俄勒冈州,父亲是陶艺家,母亲是音乐家。他原本想学考古,阴差阳错,读了中文,加之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使得他与中国艺术越走越近。大学毕业后到中国进修,师从华人德,研习碑刻书法。

  华人德说:“年,薄英提出向我学习书法和中国书法史。我答应利用业余时间教他,并商定按每小时10美元收费。这个价格在当时来说是比较高的,主要是考虑到语言上的障碍,交流起来不太方便。薄英很聪明,我对他感觉极好,只上一次课,我就决定不收他的学费了。过年的时候,他没有回美国,从初一到初五,吃住都在我家。我对他讲,你省下一些钱,可以到山东、河南、陕西等地走一走,看看自然风光、人文景观。”

  —年,华人德邀请薄英来苏州大学做访问学者。在此期间,苏州博物馆举办了流动:薄英的艺术世界专题展览。白谦慎为展览撰写导引,称薄英是“美国的文人艺术家”:

  读书,赋诗,写字,作画,刻印,筑宅林中,垂钓河边……薄英过的似乎就是明人小品所描述的中国文人的理想生活。他的艺术也颇有和中国文人艺术相通之处:虽说他画的动物、花鸟、草虫都栩栩如生,山水却是他绘画的主题;他作画喜欢用纸而非画布,落墨后,多有晕染;不少作品留有大量空白,给想象以驰骋的空间。这些都和中国山水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薄英的山水画,或空灵悠远,或苍浑深邃,充溢着诗意和哲思。他很早就和诗与哲学结下不解之缘,西方的哲学、诗歌自不待言,那是他与生俱来的传统。在维思大学读本科时,他的专业是东亚研究和艺术史,毕业后又到中国研究金石学一年,而后入耶鲁大学攻读中国艺术史。这一教育背景,使得他的哲思和诗意又有了东方的色彩。他喜读《老子》和《庄子》,也倾心于刘勰的《文心雕龙》和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从这些方面来看薄英和他的艺术,我们不妨把他称为“美国的文人艺术家”。

  一个美国青年,是怎么迷恋上中国书法的;他是怎么认识华人德的;又是如何拜华人德为师的;华人德给了他哪些指导;访碑带给他哪些收获;访碑途中又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我致信薄英,提出了这一连串的问题。

  很快,我收到了薄英的来信:“你提的问题很好,我愿意与大家分享我与华先生之间的故事。但如果用中文写,可能会慢一些。请不要着急。”

  两个月后,我收到薄英的电子信。他在信中回答了我的问题,提供了有关资料。为方便阅读,我稍作整理,移录如次:

  薄英先生,您是怎样对中国书法产生兴趣的?

  大概在我六七岁的时候,父母带我去看傅申先生策划的名为“书迹”的中国书法展。那天,他们任我逗留在博物馆内,徘徊在一件件作品前。当时我还小,根本不知道自己看到的正是王羲之、黄庭坚、赵孟頫的作品,直到15年后,我才知晓他们的大名。这次展览,在我心中播下了艺术的种子并生根发芽。我对中国书法的热爱,对策展的浓厚兴趣,都可以追溯到这次展览。

  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中国书法的?

  年,我在维思大学读书,学习顾问向我介绍了朱继荣先生。当天下午,我拨通朱先生的电话。第二天,我就坐在他家里喝祁门红茶了。我们很快就成了亲密的朋友,我的中文名字薄英,就是朱先生根据我的英文姓名(ianh。boyden)的谐音起的。在他的指导下,我开始学习中国书法。我们还一起参观了几次在耶鲁大学和纽约举办的中国书法展。

年早春,华人德和薄英(右)在美国华盛顿州沃拉沃拉市郊散步。薄英背着他1岁的女儿。(陈羔供图)

  您是如何向充和先生学习书法的?

  从年开始,我就想给居住在美国的几位知名书家办一个展览。我把这个想法告诉朱继荣先生。于是,朱先生把我介绍给了张充和、王方宇和白谦慎。朱继荣还非常希望我能成为张充和先生的学生。接下来的几个月,我逐一拜访。年春天,我在维思大学举办了名为流动的画笔:当代四位中国书法家作品暨对过去的表现手法的书法展。我为这场展览写了目录,从帖学和碑学的传统出发,介绍这四位书法家。

  年,我开始向张充和先生学习书法。有一天,我问她是如何欣赏书法的?她说:“我把书法视作舞蹈,经过一点训练你就能看懂毛笔是如何起舞的。”说着,她写下一个“小”字,在写两点时,特意夸张了毛笔笔尖跳动连接的动作。然后她出示了自己的一件小楷作品——一首姜夔词。她拿起一支干的毛笔,我们一起想象和重构书写那件作品时毛笔起舞的过程。她要求极严,会不断敲打我的肩膀,说“必须从这里施力”,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写字与坐姿密切相关。

  您是怎么认识华人德并拜他为师的?

  在维思大学读大四的时候,我获得了沃森奖学金,资助我毕业后出国一年,研究感兴趣的课题。年,我到了中国,研究书法与石头之间的渊源。在我出发前,白谦慎先生写了一封信,介绍我去拜访华人德先生。现在看来,这封信对我至关重要。因为当时我尚不知道华人德是谁,不知道他同样也痴迷于古代碑刻,更想象不到,他会成为我进入这瑰丽的碑刻世界的向导。

  在信中,薄英详细介绍了他在中国访碑的经历:

  在华人德先生的建议下,我用了半年多的时间访碑,游览中国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我尤其被汉、魏晋、南北朝的石刻铭文所吸引。按华先生规划的路线,我以苏州为落脚点,完成了四次主要的旅行。

  第一次旅行:苏州——青岛。途径开封,洛阳(龙门石窟、关林、孝文帝陵、宣武帝陵),新安铁门镇(千唐志斋),巩义(石窟寺、北宋帝陵),邹县(铁山、岗山摩崖),济宁(汉碑廊、嘉祥武氏祠),曲阜(孔庙、孔府、孔林),泰安(岱庙、汉张迁碑和衡方碑、晋孙夫人碑、十字亭),泰山(泰山刻石、经石峪、岱顶摩崖群),济南,莱州云峰山,平度天柱山、百峰山(上游天柱,下息云峰,访郑文公上、下碑及郑道昭、郑述祖父子题刻),蓬莱海市蜃楼,青岛,渡海而归。

  第二次旅行:苏州——昆明。途径张家界,武汉,三峡,重庆大足石刻,成都三星堆,雅安高颐石阙,康定,理塘,抵达中甸。

  第三次旅行:苏州——敦煌。途径徐州(龟山、茅村、白集汉墓),西安(临潼秦始皇陵、碑林、大小雁塔、陕西省博物馆、药王山、茂陵、昭陵、昭陵祭坛),天水麦积山,洛河拉梢寺,甘谷大象山,由兰州转道到夏河拉扑楞寺,永靖炳灵寺,经兰州参观甘肃省博物馆至武威(雷台、文庙、天梯山石窟),张掖(大佛寺、祁连山下马蹄寺),酒泉文殊山石窟(均已破坏),嘉峪关(登长城、访黑山岩画),抵达敦煌。这次是与华老师一起去的,到西安和我父母会合,他们是专程来中国走“丝绸之路”的。那时的中国还不像现在开放,旅游景点接待我们这些“老外”的态度大相径庭,一路上闹了许多笑话。

  第四次旅行:苏州——西安。途径北京,大同(云冈石窟,上、下华严寺,恒山悬空寺,应县释迦塔),五台山,太原(晋祠、天龙山石窟),平遥。

  这半年的访碑经历,改变了我的人生,改变了我对阅读的看法。从阅读刻在石头上的文字,到阅读石头本身;从阅读一块石头,到阅读一堆石头。你可以阅读鸟的飞行轨迹,昆虫在树皮上的爬行轨迹,蜗牛爬过藻类的痕迹,整个世界都可以被阅读。中国自古就不乏此类理念,如伏羲观鸟兽之迹,大禹观洛书,等等。旅行时,我会携带许多书。一次去四川旅行时,我读刘勰的《文心雕龙》,第一章第一段就是讲怎样阅读世界的,“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如此描述,深获我心。

  薄英还讲了访碑途中发生的一件有趣儿的故事:

  年春天,我背着食物、睡袋,花两周时间去爬五台山。一天下午,我到了西台“法雷寺”,寺院住持邀我留宿。当时寺院正在维修,巨大的木材堆放在寺院中。晚上很冷,住持借给我一件长袖袈裟,袈裟的袖子有我上肢的两倍长。我裹着袈裟躺在木材上,仰望星空,聆听僧侣诵经。住持念完经后,陪我一起坐在木材上,与我分享他的故事,以及他修习禅宗的心得。我告诉他,我对书法很感兴趣。他说许多僧人都喜爱书法,并给我讲了唐代南阳慧忠禅师的故事。慧忠禅师喜欢用毛笔在纸上、泥土里、空气中画圆,据说他总结了90多种画法。次日凌晨四点半我就醒了,环顾四周,只剩我一人,所有僧侣都在诵经。我漫步在浓雾中,对诵经声能传送多远感到好奇。一群在附近吃草的野马看我走近,随即走开了,我开始追它们,它们便跑了起来。于是,一个人和一群马就绕着寺院奔跑。我袈裟上的长袖随风招展,就像某种怪鸟的翅膀一样。最后我上气不接下气,停了下来。当我站在那儿气喘吁吁时,我突然发现住持就站在不远处,我们相视而笑。住持问:“在雾中追逐马群很有趣吗?”我告诉他,我和马绕着寺庙跑圈,并通过这样的方式为慧忠画圆又增加了一种画法。住持大笑。之后,我们一起跑入雾中。我想,这也许是我迄今最好的书法作品了。在这件作品中,我成为风景上的一支毛笔,最终消失,无迹可寻。

  

  下期预告:“十檀九空”的奥秘

微商城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4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