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什么时候学会的遮衣蔽体这18000年

“布衣”和古代麻纺织业

如今的麻大部分都用来做成麻绳或者是装粮食的麻袋。但是在我国的古代,麻是人们所穿衣服的主要用料,而质地更加柔软的丝绸是权贵人家才能用得起的布料。古代统治者把百姓称为“布衣”,这里的“布”,并不是今天我们随处可见的棉布,而是由麻制成的麻布。封建贵族和奴隶主可以夏天穿着丝绸、冬天穿着毛绒,而普通老百姓就只能用麻做成的衣服来遮体御寒,这也是“布衣”成为平民百姓代名词的原因。

中国是麻的发源地,外国人都把麻称为“汉麻”,把苎麻称为“中国草”。由麻纺织成麻衣在中国有着十分悠长的历史,麻纺织也是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一个重要一部分。

从一枚骨针说到纺织的起源

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饰品

年左右,考古学家仔细地发掘了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遗址,这个遗址的主人被称为“北京猿人”。以遗址的发掘过程中,在山顶洞里深处发掘出一枚骨针。这枚骨针虽然针孔已经有些许残缺,但是骨针的针身还是完好无损的。这枚骨针长大约82毫米,直径大约3毫米。它的长短粗细和我们经常使用的圆珠笔芯差不多大小。因为当时的工艺条件制约,骨针并不是笔直的,针身稍微有些弯曲,但是被磨得十分光滑。骨针的针孔是被小的尖锐的器物挖制而成。这就是距今约年的“山顶动人”用来缝制衣服遮蔽身体的物品所用的缝纫针。

这枚骨针虽然其貌不扬,但是它的意义巨大。这枚骨针开启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骨针说明了我们的祖先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掌握了缝纫技术,可以把兽皮、树皮等缝制在一起做成遮蔽身体的衣服,并且可以搭建住所来抵御风寒的侵袭而不用赤身露体的风餐露宿了。

北京猿人利用兽皮、树皮等现成的片状物品直接缝制成遮蔽身体的衣服,不用纺织而且简单宜做。但是这些材料本身就有很大的缺陷,因为树皮的韧性比较差,难以弯曲,干燥之后就会很快破碎,寿命很短。兽皮虽然韧性比较好而且柔软,但是只能冬天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势必需要更多的兽皮,此外人口的增加对事物的需求也会增加,野兽的繁衍跟不上消耗,野兽的数量也在不断减少。找到新的优质的材料,是摆在他们面前的十分严峻的问题。

古人在采集和捕猎的过程中,逐渐懂得使用荆条编织成筐来盛放物品,用树皮等植物纤维搓制成绳索,然后制成渔网来打鱼。古书上所说的“结绳以为网罟(音gǔ,捕鱼捕兽的网),以畋(音tián,打猎)以渔(捕鱼)”,就是他们在制作渔网的过程,他们用石块敲打麻类和草茎类植物的纤维,这些植物纤维变的柔软,把这些变软的植物纤维撕裂成缕,最后搓成绳子或者编结称为渔网。在编织结网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有些植物的纤维韧性特别好,比如葛藤和野麻的纤维,就可以用来制成薄且密集的网,这样的网可以捕上来很多鱼,当编织的网眼足够小,就可以代替兽皮穿在身上。就这样古人发现了可以作为衣服材料最原始的植物纤维。

这种由野麻的皮经过加工而成的渔网衣,虽然比粗劣缝制的兽皮、树叶前进了一大步,但是它还是被称为编织品,而不是纺织品。

缝制兽皮衣服和编织“网衣”,都是在旧石器时代发生的事情。随着生产和生活的继续,古人的智慧也在不断提高,旧石器时代也逐渐发展到新石器时代。古人已经不满足于粗制滥造的“网衣”,而是选择把粗糙的野麻纤维撕得更细致,这样编织出来的衣物就更加细密,保暖性和舒适性都进一步提升。但是又一个问题出现了,就是越是细致的植物纤维制成的衣服,强度就越低,经常穿在身上去打猎采集,很快就磨坏了。

古人又开始了研究和试验各种搓麻和编织的手段,最后发现,可以使用搓拈的方法,把撕得细致的野麻纤维成较长的线。这不仅增加了野麻纤维的长度,弥补了它的缺点,还提高了野麻的强度,可谓是一举两得。而这种用成的野麻线编织成的衣物,就是最早的纺织品。

经过考古人员的仔细研究,这种最原始的纺织技术,最早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时候。也就是大约距今年前,就已经出现了由麻制成的纺织品。最近几十年间,在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等地的文化遗迹中,都大量出土了骨针、骨锥、石质纺轮等原始缝纫工具和纺织工具出土。这些遗迹都位于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中下游等部落聚集地。

石质纺轮曾经是纺纱工具中最重要的部件。在全国大约30个省市里规模比较大的遗址中,几乎都发现了纺轮。比如在河北磁山出土的纺轮,经过鉴定距今已近有多年了,磁山纺轮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纺轮。而距今约年左右的鲁中、南和苏北青莲岗文化遗址和距今约年的甘肃秦安大地湾文化遗址都有纺轮被发现。

在陕西半坡遗址发掘出土的纺轮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防治工具,不仅时间足够早,而且数量足够多。在年挖掘的青海乐都柳湾的马家窑遗址中,一次就发现了多枚纺轮。

在浙江省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纺织工具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也更多,不仅有用来抽纱的木质、石质、陶制纺轮,而且有原始纺织部件木质打纬刀,还有可以用来梳理经纱的长条形木齿状器物以及两边都削有缺口的布轴等等。

在一些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还发现了原始纺织原料和原始纺织成品的痕迹甚至实物。比如在一些遗迹中出土的陶器上有布纹痕迹,一些陶器上有画有布纹上的彩绘。例如仰韶文化陶器上经常发现布纹,据考古学家鉴定可能是大麻的布纹。

在青海乐都县柳湾发现的马家窑文化遗址(仰韶文化晚期的一个地方分支)中埋葬的人骨附近发现了布纹痕迹,专家猜测可能是麻衣之类的衣着。在山西襄汾陶寺龙山文化遗址也发现了用于收敛尸体所用的麻织物。在青海甘肃境内的齐家文化遗址中的墓葬人骨架上以及陪葬的陶罐上也发现了布纹痕迹。

值得一提的是在甘肃永靖县大何庄遗址出土的一个陶罐上的布纹保存完好。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布是麻织物,分为粗细两种,粗麻每平方厘米各有十一根线,细麻每平方厘米会更多。在距今约年前,这里的人们所穿的衣服就是用这种麻布织成的。

而作为主要纺织原料的大麻也被发现。在年的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的发掘过程中就发现了大麻实物。经过科学鉴定以后发现,这种大麻和现在所栽培的大麻已经十分相似,这里发现的大麻实物也是发现的最早的大麻标本。

早起用于纺织原料的不仅有大麻,还有葛,早起的葛织物在长江流域也有发掘。年在江苏吴县草鞋山的马家浜文化遗址中,有距今多年的残缺布片出土。这些布片都是由葛纤维制成,密度为每平方厘米13——14根左右,这也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葛制品实物。

苎麻也是早期纺织品的主要原料之一,在早期的遗迹中也有发现。比如在20世纪50年代发掘的浙江吴兴钱山漾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发掘出了距今余年前的麻布片状物品,经过鉴定之后是制成的织品。这个麻布片是采用平纹织法,每平方厘米约有20根线,线的密度和现在我们所使用的细麻布很接近。这也是迄今为止我们发现最早的苎麻织品实物。

以上考古发掘出的资料表明,早在五六千年前,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一些地区,都出现了原始纺织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37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