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河水注浩亹河大通河等流域考

湟水又东,与閤门河合,即浩亹河也。水出西北塞外,东入塞,迳敦煌、酒泉、张掖南。东南迳西平之鲜谷塞尉故城南。又东南与湛水合。水有二源,西水出白岭下,东源发于白岸谷,合为一川,东南流至雾山,注閤门河。閤门河又东迳养女北山,东南,左合南流川水。水出北山,南流入于閤门河。閤门河,又东,迳浩亹县故城南,王莽改曰兴武矣。阚骃曰:浩读閤也,故亦曰閤门水,两兼其称矣。又东流,注于湟水。故《地理志》曰:浩亹水东至允吾入湟水。

浩亹河(閤门河),即今大通河。

鲜谷塞尉故城,按注文“(浩亹河)东南迳西平之鲜谷塞尉故城南。”比对《青海省文物地图集》颇疑即今祁连县河西城址。

浩亹县故城,亹,音mén,水流夹山,两岸若门(亹)。青海省文物工作者认为即今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川口镇享堂村西南享堂城址[1],但却与注文“(閤门河)又东,迳浩亹县故城南”的方位表述严重不符;本文姑且从《地图集》即浩亹县故城在今甘肃永登县河桥镇河桥驿古城子。

图片摘自:《甘露吉:浩门河的涛声》一文

又东迳允吾县北,为郑伯津,与涧水合。水出令居县西北塞外,南流迳其县故城西,汉武帝元鼎二年置,王莽之罕虏也。又南迳永登亭西,历黑石谷,南流注郑伯津。

允吾县故城,学界迄今亦无定论,大致可分为甘肃永靖县西北湟水南岸说和青海民和县境说。而青海民和县境说则又有上川口说、下川口说,上、下川口之间说和古鄯镇说。而按前述注文援引阚骃曰:“允吾县西四十里,有小晋兴城也”,则允吾县治当在小晋兴城(学界多认为即今川口镇山城村遗址[2])东约四十里处的湟水南岸;而按此方位及距离结合考古等综合考量则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马场垣乡下川口村古城恰当其位。(备注:尽管下川口古城被判定为明代遗存[3],但从残垣夯土层约0.1米及附近分布有下川口汉墓群等因素综合考量下川口古城很可能是在允吾县故城基址上重建。)

令居县故城,王宗元在《汉金城郡令居县故城考》一文中认为:“今永登县就是汉令居县地。《水经注》中的涧水、龙泉、逆水都是指今庄浪河。涧水东岸的令居县故城,就是逆水东岸的广武城。广武城不是汉枝阳县城,《水经注》有记载。按《元和郡县志》所记的距离量算,今永登县城就是前凉的广武城,西汉的令居县城[4]。

王宗元认为:“郑伯津本是黄河上的渡口,是丝绸之路上的要津,但由于《水经注》误将其注释在黄河支流湟水上,因而造成了这一地区水系的历史记载与实际状况不符,也使得金城郡一些县的治地混乱不清。根据历史文献记载,结合考古发现、地质地形和水系分布,论证涧水就是流经今永登县的庄浪河,郑伯津就是今兰州市西固区河口乡黄河上的渡口[5]。”但向红伟认为“逆水当为咸水河[6]”

[1]《中国文物地图集.青海分册》

[2]《中国文物地图集.青海分册》

[3]《中国文物地图集.青海分册》

[4]王宗元:《汉金城郡令居县故城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年第2期

[5]王宗元:《《汉书·地理志》涧水尾闾郑伯津地理位置考辨》,《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年05期

[6]向红伟:《汉令居县及逆水、涧水考》,《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年03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37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