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俞任飞王曦煜文/摄
6月23日上午9点43分,长征三号乙喷射出巨大的尾焰,载着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北斗三号卫星顺利升空。
这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能在星基增强、短报文通信、精密单点定位等特色服务上发挥关键作用。在经过变轨及一系列在轨测试后,它将适时入网提供服务。算上其他29颗北斗三号卫星,北斗已经完成覆盖全球的系统建设。
按北斗导航总设计师杨长风此前的说法,北斗将与互联网、物联网、5G、大数据深度融合,塑造形成基准统一、覆盖无缝、安全可信、便捷高效的北斗综合导航定位授时体系。
对老百姓而言,这段抽象的概述可以总结为几个关心的问题:北斗系统能派上哪些用场?组网完成后的北斗会怎样?我什么时候能用上北斗系统?……
上周四,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专门探访了浙江唯一一个北斗数据省级分中心——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浙江(宁波)数据中心。
北斗发回的数据,主要干啥用?
距离地面约公里的北斗三号卫星,是个遥远到难以感知的存在。这需要我们用更直观的数据来了解。
北斗系统服务已经覆盖余个国家和地区,用户突破1亿,日服务达2亿次,采用北斗兼容芯片的终端产品总保有量超过7亿台(套)。“大部分国产手机都安装了北斗定位的芯片。”浙江北斗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70%以上的智能手机都已支持北斗系统。
从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原理来看,天上的卫星越多,定位也就越精准。“像是解一道数学题,北斗能在全球任何地方收到4颗以上卫星信号,再将发送来的原始数据转换为方位信息。”负责人说,得到定位后,再结合地图和算法,就能规划出前往目的地的路线。
很多人用导航软件,常常有一个疑问,“为啥导航常常分不清我是否在高架桥上?”
“其实北斗的定位数据里是包含高度信息的,只是大部分导航地图都是平面的。”这位负责人解释道,经过三代发展,北斗的定位精度已经得到了极大增强。比如,在管理共享单车的地图围栏上,甚至能判断出每一辆停放的单车是否垂直于路缘。
根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报告(4.0版)》,在全球范围内,北斗的定位精度达到水平10米、高程10米;测速精度为0.2米每秒。亚太地区,定位精度水平5米、高程5米。结合星基增强和高精度板卡,北斗能提供亚米级、分米级,乃至厘米级的高精度定位服务。今年,珠穆朗玛峰重新进行高程测量,就大量参考了北斗数据。
除了导航,北斗还能干啥?
有人做过统计,日常生活中,80%的信息与位置和时间有关。除了定位导航,北斗还为重要的机构及设备进行时间校准。
你可能未曾想见,除管理城市中的共享单车,长期监测大型基建工程外,北斗甚至能精确导弹发射、通信设备,甚至沪深股市的开闭时间,以及城市信号灯、摄像头的间隔时段。
北斗卫星一般还搭载着3到4台高精度原子钟,作为基准时间源。卫星播发的电文中,包括了轨道坐标和卫星时间两种数据,“结合接收机的空间坐标,求解方程组后,就能实现授时功能。”负责人介绍说,北斗的授时精度已达到10纳秒级(1钠秒=1秒的10亿分之一),相比误差在上百毫秒的电台广播,这样一座“天上之钟”每隔万年才会误差1秒。
从年的北斗一号,到今年完成组网的北斗三号,20多年来北斗共发射了55颗卫星,从初步满足中国及终边区域的定位、导航、授时需求,逐渐覆盖全球。新的北斗三号系统还是首个提供三频信号的卫星导航系统,相比其他可以消除电离层延迟的高阶误差,将进一步提升精度。
此外,北斗还拥有自己的“独门绝技”——短报文技术。
“通俗地说,短报文就像是‘手机短信’,只不过传递的载体,由移动网络变成了卫星。”以往的GPS等系统只能接收卫星发出的信号,而短报文则可以实现双向通信,每次可以发送不超过个汉字容量的信息。
他举了个应急救援的实例,“过去求救者只知道求救信息已发出,没法获知对方是否收到,只能原地待命。现在,救援准备情况可以回复给求救者,二者的心理状态是完全不同的。”
从公里外发回的数据,正在愈发宽广的领域里,发挥出巨大作用。
我的身边,有北斗吗?
“卫星上天,重点在于应用。”以北斗数据为基础,统筹整合国家、地方及行业数据资源,为企业提供高精度应用服务,是年底刚刚落户宁波江北区的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浙江(宁波)数据中心(以下简称“数据中心”)的主要任务。
水质监测是数据中心近来的研发重点。首批多参数在线水质监测仪和分析实验室已经建成。“传统的水质监测是先采集水源样本,再利用实验得出数据。”过去的缺陷在于非实时性和区域局限性。而新仪器则采用了遥感技术,将光谱探头放进水中,利用探头对于不同水质成分的光源吸收反射程度不同,能够实时快速、大范围地监测水质指标。
利用类似导航、遥感、通信及其融合技术,从北斗卫星上发回的数据,正不断用于生态环境监测、城市治理、灾害应急、国防安全等领域。
去年10月5日,北斗监测系统在甘肃永靖县北的党川村,提前2天成功预测到一起黄土滑坡。凌晨4点多,超过2万立方米的黄土倾泻而下。所幸,监测系统精确到秒地预判了灾害的起止时间,并以毫米级划定了滑坡移动范围,并及时通知当地进行了疏散。
前不久,数据中心也与宁波江北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合作,为辖区内的多个窨井盖加装了北斗监控设备,“高精度的定位,不仅可以远程监控井盖移位,还能记录下车辆经过时的抖动幅度,进而判断井盖是否存在破损隐患,并通知指定人员。”北斗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了信息化手段。
未来的北斗,会变成怎样?
北斗卫星模型
作为人类历史上首款导航系统——GPS,已经经过数十年的发展。
数据中心负责人说,北斗系统的建设,也同样需要时间,“从芯片到天线、智能终端、应用场景,整个产业链都需要逐步集成发展”。
数据中心当前正在建设大型机房,预计将于7月底落成。“目前数据都储存在云上,未来机房能有效保障数据的安全性。”机房还将安装有北斗指挥机,可以直接用于调取北斗卫星收集的数据。
最后一颗北斗三号卫星发射成功,意味着全球组网的北斗系统从服务中国走向全球。“在亚太大部分地区,每时都能见到12—16颗北斗卫星。这种独创的混合星座设计可以为当地提供更高性能的定位授时服务。”凭借更好的定位能力和更优质的体验,无论是中国厂商还是全球厂商,都会主动集成北斗系统。
“把位置服务和时空数据组合起来,就能产生更多意向不到的应用。”基于位置信息,整个数据中心已经研发了车载、船载,以及应急领域的多款终端产品。随着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在扩大,北斗的未来前景无疑会更加广阔。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