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王”背后的传奇故事
●张有财
当人们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地下一层的“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内,便会看到一件件陈列着的国宝级文物,这些文物都是不同时期中国历史、文化艺术和科技水平的杰出代表,其中就有一件出土于临夏州积石山县三坪遗址的“彩陶王”,其形体高大、造型优雅、色彩艳丽、纹饰精美、线条流畅、充满动感,尤其是其大漩涡间套小漩涡的纹饰设计,形象刻画了奔腾的黄河那大大小小的漩涡翻滚波动的情形。观赏时,眼前仿佛有无数个湍急的漩涡在奔流旋转,于静态的画面中产生出强烈的节奏感与律动的动态效果,为中国古代彩陶文化中难得的精品,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被定级为国家一级文物。与它一起展出的还有很多次出现在书本里那些国宝级新石器时代陶器——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陶鹰鼎……
陈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彩陶王”
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彩陶王”的说明标签上这么写着:“涡纹双耳四系彩陶罐;马家窑文化(约公元前年—前年);年甘肃永靖三坪征集”。说明文字简明扼要,介绍了“彩陶王”的名称、所属年代以及出土地点和征集时间。
三坪遗址远景
那么,出土于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三坪的这件彩陶是如何发现,怎样到了位于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又是如何被命名为“彩陶王”,其中有一段传奇故事。
1.“彩陶王”的出土地点——三坪遗址
三坪遗址位于以积石山县安集乡三坪村为中心的周边,地处黄河南岸二级平坦台地上,遗址南、西两面背靠山梁,东面隔一条南北向的自然大冲沟与二坪相望,北面陡坡下有自西向东的黄河流过,河对岸不远处便是炳灵寺石窟,遗址分布面积东西长约米,南北宽约米,总面积约5万多平方米。
三坪遗址保护标志牌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文物工作对该遗址的多次考古调查中,在断崖上发现暴露有大量灰土坑、灰层、窑址、墓葬、白灰层面等文化遗迹,这些遗迹文化层厚约0.3米至1.5米。在当地人的生产生活中,境内出土了陶瓮、罐、瓶、钵、盆、石刀、石斧、骨器等大量遗物,其中以出土的“彩陶王”最为著名。从其遗迹遗物特征分析,这个遗址先后有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等不同时期的原始先民繁衍生息,文化内涵丰富,保存较好。年,该遗址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9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彩陶王”的出土过程
年春天,那时的积石山县安集乡三坪村一带还属于永靖县管辖,由于新生的地方政权还不十分巩固,三坪村一带山大沟深,地处偏僻,不时有小股土匪活动并入村侵袭,为了躲避土匪侵扰,三坪村一带的群众不敢在村中居住,而是选择到山脚下的黄河岸边挖掘窑洞或搭建简易窝棚作为暂时避难之处。到了年下半年,随着当地土匪被肃清,社会治安开始好转,那些躲避到黄河边的群众开始陆续返庄。
“彩陶王”纪念邮票
8月的一天晚上,三坪村一带下了一场大暴雨,第二天一大早,年轻的戚永仁、戚永礼兄弟看到搭建的窝棚因暴雨进水,已无法居住,便决定回村,于是开始从黄河河沿窝铺往家里转运东西,他们抬着东西走到半路的塬地嘴处时,忽然看见斜面陡坡上有碗口大的一窝清水,在太阳光的照耀下,发出光怪陆离的光,像一面闪闪发光的镜子。土质松软的黄土坪上从不积水,这水是从哪里来的,兄弟俩感到十分惊奇,于是他们止住脚步,放下手中东西,来到清水处查探。他们仔细观察,发现这窝清水好似盛在一个盆中。为一探究竟,其中一个人便半卷起袖子,伸手往清水深处摸去,由于水较深,探不到底,于是将衣袖挽至臂根,再次将手探了下去,到底部时摸到一个小陶罐,在往上拿取的过程中,由于被淤泥粘住,往上硬拉时,这个小陶罐给扳裂了,小罐被掏出后,看到里面没有任何东西,就随手扔掉了。然后兄弟俩立刻开始小心翼翼地扒去清水周围的泥土,便看见了盛装清水容器的真面目,这是一件高约1.5尺的精美黑彩大陶瓮,双耳口沿上有四个突角。
戚家二兄弟没有太多文化,但他们感觉眼前的这件陶瓮绝非凡品,是天赐的好东西。于是兄弟俩将这个陶瓮带回家,并放在上房的面柜上作为摆设,顿时,精美绝伦的彩陶瓮将整个房间映照得蓬荜生辉,光彩照人,很是显眼。此后,由于家里缺乏存放食物的器具,这件彩陶瓮被一家人当作存放干粮的用具。令他们感到奇怪的是,农历六月大伏天,做好的糜面馍,如果存放到瓮里,盖住口部,三五天不发霉,而到了数九寒天,放进去的馍也不被冻硬,因此家人一致认为,此物得天地灵气,肯定是一件宝物,于是倍加珍惜和爱护,并逢人宣扬这件宝物。此后,戚家有宝物的事一传十、十传百,吸引了周边乡亲们纷纷前来观赏。
3.“彩陶王”的征集经历
新中国成立以后,对黄河的治理被提上国家议事日程。在周恩来总理亲自负责下,经过与苏联政府商谈,决定将根治黄河列入苏联援助的个工程项目中。年2—6月,中苏专家余人,行程1.2万余公里,进行黄河治理现场大勘察,最终选定刘家峡和三门峡水库的坝址。此项目于年正式立项,年开工兴建。为了配合刘家峡和三门峡水库等工程的建设,中国科学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联合组织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从全国各地文化局、博物馆、文管会等单位抽调40余名干部,在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和安志敏的率领下,按照省份不同分成若干小组,自年10月至年6月在豫、晋、陕、甘进行一系列考古调查工作。
“彩陶王”的出土地点和发现者戚永仁
年11月,地处黄河岸边的积石山县安集乡三坪村来了一位年轻人,他就是黄河考古工作队甘肃分队队员翟光伟,他的主要任务是调查当地文物遗址分布情况,同时还负责为农民普及文物知识并征收散落民间的文物。来到三坪村后,他从当地村民口中得知戚永仁家中有一个宝物的信息,于是他决定亲自前往一探究竟。
走进戚永仁家,迈进正房屋门,迎面便看到放在面柜上的那件精美的彩陶瓮。翟光伟立时被怔住,他知道面前的这件彩陶瓮是一件甘肃仰韶文化的艺术珍品,其器形高大,高49.3厘米,口径18.4厘米,罐口平整有如刀切,阔肩、腹部呈渐收之势,在口下一周还有四个突角,腹部饰有对称环形耳,器表上绘有精美且繁缛的三层纹饰。上腹施有旋纹间以圆圈点,仿若黄河巨浪滔天,腹下为微风鼓浪纹,显得玉珠轻溅,将河水的动感之态完美展现,虽然是0年前的一件彩陶,但十分完整,而且纹饰绚丽,堪称完美。
翟光伟是搞艺术设计的,他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他以一个艺术家的审美观,仔细地瞧了又瞧,又用手触摸,如漆般油黑的彩,在他眼前飘荡起伏,看到这件彩陶,仿佛看到了山脚下奔腾东去的母亲河……这么精美的彩陶,是古代先民一件伟大的艺术珍品,放到这里实在太可惜,理应让它进入新中国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于是他决心动员戚永仁一家把这件陶瓮捐给国家。他对戚永仁一家人说:“这件精美的彩陶瓮,是一件十分重要的文物,放在你们家里,容易遭到丢失和损坏,只有放到国家博物馆,才能保证它的安全,也可以让全国人民、甚至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我希望你们把它捐给国家。”听了翟光伟提出的要求,戚永仁和家人均不乐意,那时的戚永仁家有15口人,兄弟5人,老大戚永廉、老二戚永仁、老三戚永礼、老四戚永贤、老五戚永礼。戚永仁说:“这件彩陶是我们发现的,应该属于我们,我不同意捐,如果有人想看,上我家来,我保证不卖给别人,反正给你保存好就是。”戚永仁的妻子范永兰也说:“这件陶瓮是一件有灵气的宝物,是我们平常存放馍馍的罐罐,也是家中唯一一件光彩照人的摆设,你把它拿走,我的馍馍放到哪里?”
三坪遗址出土的齐家文化彩陶罐和素陶罐
翟光伟见一时半刻说不通,于是便决定吃住在戚永仁家,在开展考古调查的同时,利用空闲时间继续苦口婆心地动员劝说。翟光伟给他们讲文物的所有权问题,他说:“山是国家的,水是国家的,出土的文物也是国家的,你们必须捐,不捐不行。”就这样,翟光伟给戚永仁一家人做了一星期工作,转眼考古队就要撤走,戚永仁一家还是不同意捐,翟光伟再次对戚永仁说:“这件陶瓮,我非拿走不可,如果你们不给,过一段时间,我还是要来。”戚永仁一家人被他的这种精神和毅力感动,感到不捐不行,戚永仁便笑着说:“如果非捐不可,那我们就捐献,你这次走的时候把它带走吧。”听到戚永仁一家同意捐献,翟光伟十分高兴,作为回报,他拿出照相机,给戚永仁和陶瓮进行合影留念,也为他们一家人照了一张全家福。临走时,戚永仁找来一个背篼,把陶瓮放进去并用麦草进行垫护,然后让翟光伟背走,此后一家人闷闷不乐了很长一段时间。
4.“彩陶王”的命名
翟光伟背着彩陶瓮离开三坪后,一口气走了十里路没敢歇脚,生怕人家后悔追过来,最后在距离三坪10多里地的唵歌集休息了一会,为了防止背篼对彩陶上的彩绘磨损,便在一个商铺里扯了几尺白棉布,把彩陶瓮从背篼中取出用白布反复裹好装好后继续背着走。这件彩陶瓮最初存放于甘肃省博物馆,后被带到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同年,与三坪遗址征集的彩陶瓮同时征集的还有唐汪遗址出土的几件辛店文化唐汪类型彩陶,黄河水库考古队的甘肃考古队队长安志敏在今东乡县唐汪遗址调查时,当地胡浪生产队队长唐占林向其捐献了19件完整的彩陶罐,这些彩陶罐是在山神庙旧址挖水平台植树时发现的,器形为双大耳长颈低腹罐、直口圜底罐,施红陶衣,黑彩,纹饰有云纹、折线纹等。年,著名考古学家安志敏在《考古学报》第二期上发表了其《略论东乡族自治县唐汪川的陶器》一文,将唐汪征集的彩陶命名为“唐汪式”陶器。
年,黄河水库考古展览于国庆节期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宝和殿开展,这个展览展出的都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联合组成的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从年起从三门峡和刘家峡两个水库区通过调查发掘所取得的标本,尤其以三门峡附近的发掘收获最为丰富。刘家峡水库区的标本都是当地群众所发现的完整精美陶器,文化类型涉及甘肃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辛店文化唐汪式以及卡约文化等不同的文化器物,三坪遗址出土的漩涡纹四鋬双耳彩陶瓮也在其中,我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看到这件陶瓮后,被其高大雄伟的器型、精美的纹饰所震撼,特别是其动感强烈的漩涡纹,象征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生命力,于是将其誉为“彩陶王”,成为本次展览中代表刘家峡库区的重量级文物,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5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