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是石窟文物大省,拥有石窟寺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被誉为“石窟艺术之乡”。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古代的甘肃曾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伴随经济贸易的往来和文化的传播,佛教开始弘扬发展起来,所以石窟艺术也被称为佛教艺术。佛教从印度经中亚传播到中国时,陇原首先受其影响。留存下来的甘肃境内的大部分早期的石窟寺就是当时佛教发展的产物和具体体现。甘肃境内以敦煌为起点,经张掖、武威、永靖,再到天水、庆阳,形成一条著名的石窟艺术长廊,从甘肃陇东到“河西走廊”,境内分布着大小石窟余处。敦煌莫高窟、瓜州榆林窟、酒泉文殊山石窟、张掖马蹄寺石窟、武威天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庆阳北石窟等石窟,共同构筑成了完整的甘肃石窟艺术体系。
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位列“中国四大石窟”,炳灵寺石窟和北石窟寺分别位于丝绸之路甘肃段南道和北道关键节点,榆林窟和西千佛洞是敦煌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6处石窟是甘肃省石窟中的精华,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盛誉。年1月17日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炳灵寺石窟保护研究所、北石窟寺保护研究所3家石窟管理机构,正式划归敦煌研究院统一管理,以下介绍的是甘肃省兰州市敦煌研究院所辖六大石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麦积山石窟(MaijiMountainGrottoes):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高米,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年,存有座洞窟、身泥塑石雕、余平方米壁画,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
麦积山风景区由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街亭温泉五个子景区多个景点组成,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类型和物种,被称为“陇上林泉之冠”,具有深厚的旅游价值,是丝绸古道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耀眼的艺术明珠和最具潜力的旅游胜地。
麦积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史,为后世研究我国佛教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史实。
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麦积山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炳灵寺,位于甘肃临夏永靖县西南35公里处的小积石山中。从兰州出发乘车行75公里,到刘家峡水电站大坝换乘游艇,经过54公里浩渺的高原平湖,西拐进峡口,过姊妹峰,即可到达。
炳灵寺最早叫“唐述窟”,是羌语“鬼窟”之意。后历有龙兴寺、灵岩寺之称。明永乐年后,取藏语“十万佛”之译音,取“炳灵寺”或“冰灵寺”之名。炳灵寺在唐代称为龙兴寺,宋代称为灵岩寺,初建于十六国时期。
炳灵寺创建于西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元、明、清各代扩建,距今已有多年历史。
北石窟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省庆阳市西南25公里处,蒲河和茹河交汇之东岸的覆锺山下,距市区25千米,海拔米,现存大小窟龛个,石雕造像尊,为甘肃省四大石窟之一。
北石窟寺位于庆阳市西峰区董志乡寺沟川村的覆钟山下,蒲、茹两河交汇的东岸二级台地上。包括寺沟、楼底村一窟、石道坡、花鸨崖和石崖东台等5个部分,南北延续3公里。是北魏永平二年()泾州刺史奚康生所建。因与平凉市泾川县南石窟寺为同时代开凿,南北对应,故名。
榆林窟又名万佛峡,位于甘肃省瓜州县(原安西县)城南70公里处。洞窟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两岸直立的东西峭壁上,因河岸榆树成林而得名。年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榆林窟是我国著名的石窟之一。从洞窟形式、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看,与莫高窟十分相似,是莫高窟艺术系统的一个分支,历来被国内外学者所重视。创建年代虽无文字可考,但从洞窟形式和有关题记推断,应当开创于隋唐以前。从现存壁画风格和游人题记结构看,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均有开凿和绘塑,进行过大规模的兴建。
榆林窟壁画内容和风格与敦煌莫高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又称为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是敦煌石窟艺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千佛洞(XiqianfodongCaves)位于敦煌市区西南35公里处、党河北岸的崖壁上,因地处莫高窟之西而得名,与莫高窟仅隔一道鸣沙山。现存洞窟16个,大都为北魏时所开凿,只有其中9个窟可以观赏,其它各窟因无法登临所以只能在崖下仰望。北魏洞窟第六窟中心柱东面座下有佛门弟子昙藏为其亡祖父母及父母造像写的发愿文一篇,尚有70多字可以辨认,这一北魏时的手书真迹,极为珍贵,有很高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