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科最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802/4439528.html
高度聚焦脱贫标准精准发力“冲刺清零”
甘肃省全力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堡垒”
今年以来,我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和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组织开展“冲刺清零”行动,向深度贫困发起最后总攻。
甘肃深度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六盘山、秦巴山特困片区和藏区,涉及35个贫困县。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严酷、基础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薄弱,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全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省委省政府坚决扛牢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今年以来,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先后召开5次会议,研究支持“两州一县”和省定18个深度贫困县的政策举措,促使政策资金进一步向“两州一县”和省定18个深度贫困县倾斜。在持续加大力度、全面抓好《“两州一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和《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实施的基础上,我省组织9个市州、40个省直行业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和工作职能,又制定出台了年倾斜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进一步明确深度攻坚的思路目标和攻坚重点,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地构建起了深度攻坚的政策体系。
高度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展了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拾遗补缺、冲刺清零”专项行动,印发相关专项清零筛査方案,明确了具体任务、清零时限、工作要求、责任主体。目前,各地正坚持“兜底线”原则,用“过筛子”的办法,逐村逐户逐项开展筛查摸底,补齐短板、强化弱项,不留“死角”、合围歼灭。
围绕产业扶贫这个脱贫攻坚根本之策,我省更加注重“强筋壮骨”。全面落实“一户一策”产业发展措施,加快推进“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精准落户、落地见效。坚持“长短结合”,大力发展以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买卖、小作坊等为主的“短平快”的“五小”增收产业和消费扶贫,并全力抓好合作社能力提升、龙头企业引培、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落实、产销精准高效对接、农业保险覆盖等工作,着力提质扶壮,把稳定脱贫的保险系数打得更足、打得更高。
扶贫开发,离不开真金白银。我省持续加大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财政资金投入。截至4月底,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35个深度贫困县.56亿元,较上年增长6%,占总投入的73.25%。将纳入统筹整合范围的中央和省级涉农资金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并织密织牢监管的“篱笆”,不断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聚焦问题精准发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今年以来,我省坚持把中央专项巡视反馈指出的问题与平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统筹起来抓整改,建立健全了整改报告、整改进展公开、约谈提醒、追责问责等机制,倒逼整改任务落实。
为了提升攻坚能力,我省强化党建引领,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始终。省里加强深度贫困地区领导班子建设,积极开展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行动,持续整顿提升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强化深度贫困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同时,深入开展“基层减负年”活动,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以过硬的工作作风保障脱贫攻坚任务落实。(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宋振峰)
厦门市与临夏州持续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
自年厦门市对口帮扶临夏州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以来,厦门、临夏两地交流交往日益密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务实合作不断加深。记者日前从有关部门获悉,今年,厦门市将在资金支持、人才交流、产业合作、劳务协作等方面继续加大力度,为临夏州如期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重要支撑。
在资金支持方面,年,厦门市、区两级财政已到位帮扶资金4.87亿元,计划实施包括产业扶贫、劳务输转及培训、教育扶贫、安全饮水工程、安全住房保障等方面的多个项目。
在人才交流方面,临夏州派出20名干部到厦门挂职锻炼,组织名业务骨干到厦门市参加为期一周的脱贫攻坚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同时,厦门市教育局新选派16名优秀骨干教师到临夏州各县市进行为期1年支教工作,并新选派规划、建设、交通、水利、林业、文旅等专业技术人才到临夏州开展为期一年半对口帮扶工作。厦门技师学院到临夏州相关中学开展巡回宣讲活动,推动落实临夏州有就读技工学校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到该学院接受职业技能教育。
在产业合作方面,临夏州引进了福建银田集团、厦门顺兴然贸易有限公司等企业,在积石山、和政、康乐等县成立公司,开展产业扶贫。同时,厦门市积极推进消费扶贫,主要采购临夏州牛羊肉、百合等农特产品,累计金额达.3万元;永靖县还在翔安区设立了农特产品销售专区、直营店,今年一季度消费扶贫金额达到20多万元。临夏州不断宣传推介本地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深化两地文化旅游交流,推进了“万名厦门市民游临夏”活动深入开展。
在劳务协作方面,今年初,厦门、临夏两地人社部门组织企业参加在临夏州举办的劳动用工现场招聘会,使得大批临夏籍劳动力顺利实现就业。临夏州紧紧抓住春节后劳务输转时机,与厦门市共同组织企业在各县市开展劳务招聘,提供就业岗位近个,现场招聘人。截至目前,临夏州共组织输转多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到厦门市就业。(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王睿君)
致富路上的“半边天”
做工精细、色彩明亮的手工车枕、鞋垫,柔软舒适的草编靠垫、凉鞋,形式多样的精美小挂件……走进西和县石堡镇石沟村花兰手工绣艺有限公司,眼前的精美物件,让人爱不释手。
这些绣艺作品出自当地农村的“巧手”。一旁的扶贫车间里,几位妇女正忙着做各种刺绣品,即便与人交流,手中的针线活也不曾停下来。
在乞巧文化主要发端地之一的西和县,悠久的乞巧文化,孕育了当地妇女能编善织的传统技艺。包花兰就是这样一位“巧手”。
受传统乞巧文化的熏陶,包花兰从小就学会了针织刺绣的“本事”。“那时刺绣只是自己用,压根儿没想到能卖出去。”包花兰说。有一年乞巧文化节上,她带着自己做的刺绣“碰运气”。“没想到得了三等奖,政府还奖励了块钱,这下激发了我的创业兴趣。”包花兰高兴地说。
回来后,她就组织村里妇女开始做刺绣,并外出考察学习刺绣的原料制作、工艺、流程等。年成立了花兰手工绣艺有限公司,年公司销售额达20多万元。
“目前,公司吸纳了21户贫困妇女,已累计带动周边多名妇女靠手工刺绣增加收入。”包花兰说。同村的王二女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以前家里收入全凭种药材和老公外出打工。
年她到扶贫车间上班,“地里忙时就干地里活,农闲就在家或到车间做刺绣,去年挣了一万多块钱,年底就脱贫了。”王二女高兴地说。
西和县贫困妇女基数大,普遍缺技术。大多数农村家庭都是男的外出打工,女的在家带孩子、伺候老人、照看庄稼,较为擅长针织刺绣技艺也只能平时贴补家用。如何让广大农村妇女既能照顾家庭,又发挥所长,在家门口就业,靠着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
自年底,全国妇联开始定点扶贫西和县,为当地妇女开辟了一条致富通道。全国妇联在调研分析后,决定以西和优势产业发展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引导和技能培训,引导贫困妇女转变观念,提升勤劳脱贫信心。
每天早上,西峪镇河坝村的杨玉霞送完孩子后到村里的工厂去上班。她所在的这家荣益达服装厂,是西和县年招商引资引进的扶贫工厂。
走进车间,工人们正在忙碌。“车间刚建起来时,周边的妇女都不怎么愿意来上班。”荣益达扶贫工厂负责人杨荣说。
“从来没做过,能不能学会?”“觉得没有种庄稼心里踏实。”……面对妇女的种种顾虑,“县乡村三级妇联联动,进村入户做思想工作,宣传动员妇女到工厂上班。”西和县妇联主席刘芳莲说,妇联还在扶贫工厂成立了妇委会,邀请律师为大家讲解企业制度、企业文化、合法权益维护等,工作之余还组织大伙搞一些娱乐活动。
“上班的前三个月是培训,每月元的保底工资,基本上都能掌握生产技术。”杨荣说,在妇联的组织带动下,现在大家都能按时打卡上下班,已经逐渐适应了企业员工生活。目前全县已经建成3个荣益达服装扶贫工厂,名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
年8月到工厂上班的杨玉霞,如今已是技术骨干。“工厂上下班时间和学校的作息时间差不多,上班、接孩子都不耽搁。”杨玉霞说,现在每月能挣近元钱,今年一定能脱贫。
荣益达服装扶贫工厂被纳入全国妇联定点扶贫示范基地。这样的示范基地,三年来,全国妇联在西和县共扶持创建了23个,包括种植养殖、刺绣、手工编织、产品加工等,并构建了“合作社+贫困户”的带贫机制,带动名贫困妇女实现稳定增收。
采访途中,洛峪镇康河村鑫鑫源扶贫车间里,西和县洛峪镇年第一期“陇原巧手”手工技能培训正在进行,县妇联邀请甘谷雅路人麻编鞋业有限公司为当地妇女培训纳麻鞋底。这种纯手工麻鞋底,以天水甘谷县特有的麻为原料,吸汗透气,很受青睐。
“公司免费提供原料,并负责回购销售。”西和县妇联副主席李芳妍介绍,根据纳鞋底的质量按等级计件发工资,一等品可以挣到40元,手快的一天能做一到两双鞋底。李芳妍说,此次将为西和县免费培训名“巧手”,实现居家式就业。
“巧手”编织美好未来,脱贫奔小康的路上,西和妇女顶起了“半边天”。(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张富贵)
来源:甘肃日报
编辑:高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