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百合书记乐做推销员不能让农户血汗

近日拍摄的甘肃临夏州永靖县东山片区百合种植基地。 魏建军 摄

中新网兰州8月10日电(记者魏建军)“不能让农户用血汗种植了几年的百合一直埋在地里!”中国工商银行临夏州分行派驻永靖县陈井镇仁和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徐正龙蹲在田间地头,捧起新挖的鲜百合,“要让这高原百合及时变成实实在在的票子。”

原在工行临夏州分行办公室工作的徐正龙,于年8月来到永靖县陈井镇仁和村开展“新业务”,因常年为当地支柱产业百合忙前跑后找销路,被百姓亲切地成为“百合书记”。

永靖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座水库的重点移民县。同时,该县也是甘肃百合主产地之一,尤其在海拔至米东山片区,土壤肥沃,气候温润,百合种植面积已达6万亩,其中,1万亩为有机百合。

仁和村,是永靖县深度贫困村之一,现有百合留床面积多亩,全村常住人口户人,建档立卡户户人。目前未脱贫仅剩1户4人,贫困发生率由57.04%下降至0.16%,人均纯收入从年的元提高到年的元。

图为盛开的百合花。 魏建军摄

据陈井镇党委副书记王宝俊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地开始大规模种植百合。近年来,永靖把百合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东部山区贫困村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通过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打造成区域特色、优势突出、效益显著的百合产业带。

刚到仁和村驻村时,徐正龙对农村工作不熟,为了尽快熟悉吃透村情民意,他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农户家中,与贫困民众促膝交谈,从村情民意入手,剖析存在贫困的根本原因,与村干部共商脱贫大计,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

在年的百合产业基地建设中,徐正龙连续一个月到四个社村民家中入户,多次动员村民增种了百合30余亩,“脱贫攻坚,就要给乡亲们办实事。”他说。

去年雨水偏多,徐正龙在日常入户走访中发现,村民种植的百合发生大面积根腐病,秧苗干枯,于是协调相关部门采取了来年病虫害预防措施及喷施农药等措施,并邀请农业技术专家组对种植户进行百合种植及病虫害预防技术培训。

今年春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村民种植的百合销售价格陷入历史最低谷且严重滞销,为解决贫困户燃眉之急,徐正龙自费开车多次往返于临夏和兰州之间,联系百合加工企业,经常“车在囧途”,最终拿到兰州一加工企业的订单。

图为剥皮分拣后的鲜百合。 魏建军摄

拿到订单后,徐正龙自己亲自跟车,将10吨百合运往兰州,以每斤高于市场价1.5元进行了出售,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同时给仁和村的“党建+”合作社注入了活力,合作社收入元。有了“好业绩”,镇上希望他发动资源,帮助其他村民也外销一些百合。

此后,他和王宝俊等人继续奔走于厦临公司和百盛超市,为村民们联系百合销售,后续又拿到厦门一公司20吨的百合销售订单,销售额达30万元,合作社也收入元。与此同时,临夏州分行倡议干部职工购买百合,先后购买了贫困户的百合斤。

今年5月份,徐正龙又想方设法筹集资金15万元,按每户元分发到了25户建档立卡户家中,作为秋季收购百合的预付款,已意向性的与百合加工企业约定收购百合,到时候按高于市场价进行收购,销售之后的利润归合作社,由村民再次分红。

“地里面百合还长着呢,口袋里面钱就已经花着呢。”65岁的仁和村村民赵和兵就是此次收到预付款的受益户之一,他说,这种提前给钱鼓励种植的模式,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种地的信心。徐书记还经常在他家地头,帮他除草干活,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他家的地。

如今,高原百合已经成为当地民众脱贫增收的“靠山”,赵和兵家门口的泥泞小路早已被水泥路替代,巷道也在工行等单位的帮扶下,安装了路灯。他说,现在稳定脱了贫,衣食住行都变了,心里更敞快了,日子也更有奔头了。(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62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