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 http://ask.bdfyy999.com/
邻里和睦一家亲乡风文明促振兴
讲信修睦、亲仁善邻,是人民群众“幸福美好”生活期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过程中,产业强了,环境美了,美丽乡村的“面子”就有了;群众家庭和睦、邻里友善,美丽乡村的“里子”也不能少。
日前,记者邀请部分基层一线的干部,聊聊“邻里和睦”的乡风文明新风尚。
主持人:远亲不如近邻,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践中,友善包容、互信互助的和谐邻里关系对乡村振兴有什么重要意义?
临潭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副主任敏海彤: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在精神层面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是乡村振兴的保障。文明新风不是一句空口号,也不是简单开几次村民大会就能够实现的,群众有对美好生活的信心,离不开家庭、邻里等各种因素。“远亲不如近邻”,从“一人好”到“人人好”,从“一家富”到“家家富”,既需要个人的不懈奋斗,更需要良好社会环境。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才能够真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文县尚德镇尹家坪村民事直说现场说事会。
文县尚德镇党建办主任关一琳:在农村,邻里关系不仅关系到一两个家庭的生活,更关系到整个村子的精神风貌。好的邻里关系,既能帮助乡村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风气,也为推动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动能。党员干部多关心、多走访、多了解,才能将群众之间存在的误会和问题摸透、摸实。在提高群众综合文化素养的同时,通过各种有温度的方式,拉近群众之间的距离,让大家互通有无、相互依存,尤其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乡贤影响力,发挥致富带头人“领头羊”作用,才能让大伙儿拧成一股绳,齐心谋发展。
清水县土门镇副镇长,梁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冯小明: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乡村新风,是我们基层党员干部心心念念的目标。这些年,通过发展产业、解决就业,群众生活物质水平逐步提升,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宣讲,引导群众提高思想境界、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通过移风易俗,引导群众在参与实践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通过志愿者上门帮扶、恳谈交流等方式,教育群众尊老爱幼、构建和谐家庭邻里关系,但要真正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远景目标,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只有群众发自内心的集体意识和乡土情结,从感情上彼此认同,从生活观念和方式上相处融洽,才能够真正为乡村建设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主持人:大家在工作实践中,是如何引导群众和谐邻里关系的?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分享?
文县桥头镇妇联主席尹小爱:邻里之间最重要的就是沟通,当遇到问题时,缺乏有效的沟通,就会使矛盾激化,只要合理正视问题,并积极地处理,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调解的。有些矛盾,村民可能比村委会更清楚,我们可以建立“村民调解队”,让村子里明事理、有威望的群众协调邻里矛盾,以更有效的方式化解邻里矛盾。同时,还可以开展丰富的集体活动和社区文化生活,增强群众的感情交流,让群众建立共同的社区归属感和心理相容性,让大家从感情彼此认同,才能够做到相互帮助、相处融洽。
渭源县秦祁乡公开表彰“五星级文明示范户”。
渭源县秦祁乡党委书记吕斌:我们通过美丽庭院建设、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新时代移风易俗等一系列“润物细无声”的助力,让基层治理更有人情味,通过一支由村干部、党员、乡贤、退休教师等人员组成的基层治理工作队,打造基层治理服务“一张网”,倡导守望相助近邻文化,弘扬“以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友好”的邻里精神,不断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提质增效,积极探索基层“精细化”治理新路径,引导群众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持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永靖县盐锅峡镇小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正茂:近年来,我们全力打造小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民事直说省级示范点,坚持落实民事直说“1+5”模式,将每月10日确定为“民事直说日”,组织群众把村级发展的大事、乡风文明的好事、影响和谐的难事、扶危帮困的急事、利民便民的实事说出来,由村“两委”成员、驻村帮扶工作队、包村工作组和群众共同商议梳理,镇村公开承诺逐项办理,承诺事项办理过程中群众全程监督,办结事项在次月“民事直说日”由群众评议,利用民事直说的契机,给群众“讲理论政策、树文明理念、帮困难群体、倡文明新风、乐幸福生活”。同时,我们将“说、议、办、督、评”贯穿于乡村治理的全过程,组建由村社干部、党员群众、退役军人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根据各自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等实际分组,实施救助、化解矛盾,引导群众自立自强、互助互爱。
永靖县盐锅峡镇小茨村志愿者队伍在村里清扫积雪。
文县石坊镇上柳元村妇联主席刘送花: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实现心里无仇怨、邻居无吵闹、村里无案件的乡村环境是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既要有“向善”的褒奖,也要有“向恶”的惩戒。在处理邻里关系时,我们坚持从以下两点做起:一是注重乡村两级常态化评比,隆重表彰好邻居、好婆媳、好儿媳,让传承弘扬优良传统、良好美德的人得到大家的认可表扬,进一步激发群众构建和谐邻里关系的积极性;二是加强教育引导,通过听日常广播、发传单,让父母教育子女,让子女引导父母,持续稳固和谐文明的基础。(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洪文泉)
记者手记
打造邻里和睦新风尚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清人张英寓意深长的寥寥数语,在民间流传了三百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美好愿望,也一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符号。
“乡味乡音乡情”和“邻里亲如一家”是许多城市居民对乡村生活的美好回忆。随着社会发展和乡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构建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邻里关系,成为每一个地方基层治理工作成效的“验金石”,也成为每一位乡村干部面对的“必答题”。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离不开每一位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离不开街坊邻居一瓣蒜、一杯水的温情依存和相互照应。这就要求基层党员干部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养,想方设法引导群众尽善尽孝、谦和恭让,培养农村群众建立共同的情感认可度和归属感,让大家齐心协力、共谋发展,携手同心共建文明和谐的美丽家园。
来源:甘肃日报、新甘肃客户端
编辑:雷晓萌责编:江文涛校审: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