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甘肃段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鲜活范例
——永靖县打造天下黄河文化旅游第一县的实践与创新
兰州文理学院旅游学院院长高亚芳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在如何进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战略部署:“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中国文化旅游行业要着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所以,文化与旅游两者是共生关系,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也是发展的内在动力;旅游是文化活态传承的载体,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旅游也应成为新时代黄河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主要载体。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优秀的黄河文化在坚持保护优先的同时,也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永靖县抢抓机遇、积极行动,努力占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和文旅融合发展的制高点,着力打造一批黄河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品牌工程。
永靖郁金香公园一、永靖县黄河文化旅游资源及文旅融合发展现状
永靖县地处黄河上游地区,黄河在其境内呈独特的“S”形流经公里,永靖数千年的历史孕育出了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目前永靖境内有文物遗址点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省级2项,州级2项,县级12项。黄河流经永靖县时蜿蜒曲折,形成了三座高大幽深的峡谷,分别是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并称为黄河三峡。区域内有刘家峡水库、炳灵寺石窟、太极岛等自然风光。有“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恐龙之乡”“彩陶之乡”“傩文化之乡”“黄河水电之乡”5张县域名片。
炳灵丹霞永靖县依托得天独厚的黄河自然和文化遗产优势,把旅游业作为首位产业发展,积极打造全国黄河文化旅游名县。依托黄河文化和黄河穿境而过的区位条件,建成一个国家5A级景区——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两个国家地质公园——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和炳灵石林地质公园、一个首批工业遗产旅游基地——刘家峡水电站、一个在全国都具有首位度的甘肃黄河文化博物馆和甘肃黄河文化学院,在讲好甘肃黄河故事,传播甘肃黄河文化时代价值、放大文旅融合效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炳灵寺石窟二、“七位一体”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永靖县以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为契机,围绕黄河文化核心资源,通过“七位一体”的系统方案和推进模式,打造天下黄河文化旅游第一县。具体做法如下:
刘家峡大桥一是以黄河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为示范引领,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县委县政府成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专家委员会,高位谋划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主题和特色,聘请文旅智库专家,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编制《永靖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成立党政主要负责人为双组长的全域旅游创建领导小组,统筹推进规划落地实施,年成为原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国家级全域旅游创建单位,各项工作已全面落实到位,今年进入验收期。
刘家峡水库二是以黄河文化为核心IP和品牌,重塑全县旅游形象和宣传口号。随着黄河高质量发展进入国家战略,“天下黄河”逐渐成为世界级的文化IP,极具品牌传播影响力和聚集效应。永靖县根据市场热度和消费趋势,在充分挖掘县域地脉、文脉、山脉、水脉特征基础上,经过社会征集、专家评议、党政决策,确定了极具传播性、市场响应力和生命力的新形象和新口号——“天下黄河永靖蓝”“蓝色黄河阳光永靖”。新形象通过融媒体矩阵进行发布,已具备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
魏家坡三是利用黄河文化和丝路文化交汇形成的世界文化遗产品质,打造国际流量入口。永靖县黄河三峡景区在创建国家5A时,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核心景观质量和资源品质,景区内最高品质的资源是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并且是“黄河之上的世界文化遗产”,在全国少有,在全省唯一。因此,确定了利用世界文化遗产知名度和国际流量,更名为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这样黄河的历史文化和雄奇壮观的石林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最能够接轨国际市场的景区,不仅成为世界了解甘肃和甘肃黄河的流量入口,又是甘肃和甘肃幸福黄河的另一种打开模式,成为世界认识黄河文化和丝路文化融合交汇的新标识。年,更名后的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成功获得国家5A级景区授牌,成为甘肃省的第六家5A级旅游景区,打开了甘肃旅游一个新的国际流量入口。
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四是充分挖掘黄河文化元素和价值内涵,进行文化旅游商品创意开发。充分挖掘永靖县黄河文化符号,着力开发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黄河文化旅游商品和文创乡创产品,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和永靖旅游的消费附加值,带动文化旅游商品消费升级。利用原有步行街提升改造为永靖黄河文化创意街区和风情夜市。举办黄河文化创意旅游商品大赛、传统工艺创意设计大赛等,推出黄河三峡鲤鱼跳跳、白塔木雕、恐龙永永、靖靖系列卡通系列生活用品等购物品牌,促进文旅相关产业链条的延伸。建设旅游风景道文旅消费驿站,成为永靖黄河系列旅游纪念品、乡村旅游商品和文创产品销售店,把黄河的“文化遗产”“绿水青山”变成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
白塔木雕五是启动景区、度假区+非遗的内容为王建设模式,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永靖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民歌花儿考察采录基地”、有傩舞(永靖七月跳会),王氏生铁铸造技艺、白塔古建筑技艺、古建筑修复技艺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还有众多的省、州、县三级非遗,这些都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永靖县实施“互联网+黄河文化”行动计划,利用现代科技、多媒体演绎、情景体验、动漫形象、游戏玩法打造体验参与项目,不断拓展非遗资源活化利用程度。结合景区建设固定演艺场所,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作为演艺要素和精彩剧目,通过与游客的参与互动,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景区联动共赢。鼓励非遗进景区、进度假区、进游客中心,非遗扶贫工坊产品进风情街、进旅游商店、进服务区超市,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旅游线路,打造夜游黄河+花儿演艺产品,打造傩文化旅游节、吧咪山花儿会、关山花儿会等景区+节会+演艺+非遗文创等综合活动体系,进一步丰富永靖全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赋予传统景区、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强化旅游项目竞争力。
六是抢占黄河文化制高点,建设甘肃黄河文化博物馆和甘肃黄河文化学院。围绕黄河文化核心价值、丰富内涵,永靖县针对原有的黄河三峡水电文化博览园进行改造提升,全面拓展展陈内容,加强科技与文化的融合,采用AR、VR等科技方式,在全省率先建成甘肃黄河文化博物馆,以黄河为宏大的叙事背景,将黄河文化、黄河治理、黄河水电、黄河风光等内容进行精心编排,把黄河磅礴雄伟的气势、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及炎黄子孙与黄河水患搏斗共生的历史展现出来,映照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品格,给观者以黄河文化的滋养和黄河精神的洗礼。
黄河文化博物馆同时,借助博物馆宣教、传播黄河文化时代价值的平台,挂牌建设甘肃黄河文化学院。以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为宗旨,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全面开展黄河文物资源调查研究,着力在智库建设、干部培养、研学教育等方面打造全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标杆。甘肃黄河文化学院策划了“江山如画·天下黄河永靖蓝”黄河文化主题教育实践考察线路,联动永靖县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黄河炳灵石林壮美风景、三湾乡村振兴文旅示范村、杨塔傩舞、白塔木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点、洮(河)黄(河)交汇处、小茨村黄河共享农庄等,形成与理论教育、文化自信主题讲座互补的实践教育学习线路,构建出丰富的干部教育教学体系和研学教育体系。
黄河、洮河交汇七是打造“天下黄河第一共享农庄”,启动黄河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样板村建设。选择永靖县东部门户区(与西固区交界处)的小茨村,规划设计,逐步建成“天下黄河第一共享农庄”。该共享农庄依然紧紧围绕黄河文化,黄河乡愁进行项目策划和内容建设。主入口主要采用“鲤鱼跃龙门”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将入口主视觉走廊的九家农户按照黄河九省区民居微博览馆特色进行农家乐和民宿改造提升,满足不同喜好的游客吃、住、享的需求。逐步建设亲子研学共享区、休闲度假创享区、青少年双创共享区、乡村田园共享区和乡村生活共享区,设计三条田园研学体验线路,全面讲述中国黄河故事、甘肃黄河故事和永靖黄河故事。农庄以乡村旅游合作社作为运营主体,对村民进行经营技能、服务礼仪和服务规范培训,确保城乡互动、主客共享,先行先试黄河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样板村建设,总结经验和运营模式后,推广到兰(州)刘(家峡)黄河风景道沿线首批五个乡村振兴样板村,进而推向全县,形成文化复兴、产业兴旺、百姓富裕的乡村振兴新局面。
永靖县深度挖掘黄河承载的文化与生态之美,以文旅融合为抓手,打造天下黄河文化旅游第一县的鲜活案例和创新实践,有助于通过文化旅游创新黄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方式,通过旅游发展优化治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增强人民群众对黄河文化及其背后所代表的中华文明和中国精神的认同感和获得感,让黄河成为“生态之河”“幸福之河”,值得分享,值得学习借鉴和交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