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穷人更穷的,除了收入,还有极端天气澎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冬天,安逸地躺在沙发上看着电视,享受着暖气\空调的你,是否相信,一觉醒来可能回到原始人的生存模式,没水、没电,直面大自然寒冷的冲击?

不管你信不信,美国德州人民最近信了。一场冰雪风暴,造成德州大范围停电与缺水,有人被冻死街头,有人死于因烧火取暖引起的火灾,有人死于湿滑的道路[1]……

生活在现代文明中的人,对驾驭温度有种笃定感,祖辈冻毙于风雪中的记忆已经逐渐消退。但这次德州的暴风雪又一次提醒人类,面对极端气候,哪怕是发达地区也会崩溃。

那么,可想而知,生活在不发达地区的人,比如贫困或者生态脆弱区的人,只会受到更严重的冲击。有时,一场极端天气,就能把他们拖入难以挣扎的贫困。

生态脆弱区难以挣脱的贫困

经济发展、气候条件、生态脆弱区这三者之间有何关系?我国就有一个非常巧妙的例子,可以清晰地说明其中的关系。

地理学家胡焕庸在研究中国人口密度时发现,我国有一条隐形的分界线,自中国东北角的黑河开始,到西南角的腾冲结束,呈现出东北-西南走向。以此线为界,中国东南部人口密度大、发展更好,而中国西北人口密度低、发展要差。这种差异在线两侧对比极其分明,这就是“胡焕庸线”。

年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

参考文献[8]

接着我们把这条线放在中国地形图和降雨量图上看,就会发现有趣的一点,仍是以此线为界,中国东南部地势低,降水多,而中国西北地势高,降水少。还可以看到,mm等降雨量线作为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与胡焕庸线相似度也很高。

中国山地海拔分级

参考文献[9]

中国平均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及mm等降水量线的位置

参考文献[10]

沿着这条分界线,就分布着一个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农牧交错带,这是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草原牧区相连接的过渡带。这条线以东、以南是种植业为主的农区,以西、以北是畜牧业为主的牧区。

中国农牧交错带地理分布图

参考文献[11]

那么隐形分界线上的农牧交错带是不是又能种地又能放羊?莫非是宜居的风水宝地?

不!事实上,这个区域曾经是我国扶贫工作的重点之一。

我国由于面积较大、地形复杂、生态系统类型多,所以生态脆弱区也较多,主要的生态脆弱区除了农牧交错带,还有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以及西南喀斯特地区等[2]。据年的一个统计,我国95%的贫困人口生活在这些生态脆弱区[3]。

中国生态脆弱区与贫困县位置关系

参考文献[3]

而从世界范围来看,处于极度贫困状态的7亿人(每日收入低于1.25美元)[4],大多数也都处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这样的生态脆弱区,如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亚洲南部、东部和东南部,拉丁美洲的热带地区等,还有一些太平洋岛国。

气候贫困

为什么处于生态脆弱区的人,容易陷入贫困?

原因很简单,这个区域太容易受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干扰。以我国的农牧交错带为例,这里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交界处,当季风过强,有洪涝风险;当季风过弱,有干旱风险。原本降水量就有限,波动还很大。虽然看似选择多,可以农牧并存,但一旦气候波动过大,或是耕作、放牧强度不合理,生态系统就会遭受极大的破坏,严重影响产量和效益。

所以,生态脆弱区往往难以挣脱贫困。由于处在不同气候区和生态区的边缘交替地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差,抗干扰能力弱,一次灾害性干旱或洪涝,就可能使过往的努力前功尽弃。例如,宁夏西吉县、内蒙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和甘肃永靖县,都曾因连续的干旱,导致当地种植或畜牧业严重受损,使本就不富裕的农牧民在抗灾过程中耗尽积蓄,重新返贫。

这种因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灾难事件增多而导致的贫困,被国际扶贫组织乐施会定义为“气候贫困(ClimatePoverty)”。

气候贫困

WikimediaCommons,OxfamInternational/CCBY2.0(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83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