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互动研讨
共同成长均衡发展
兰州市范玲芳名校长工作室送教永靖活动简讯
年6月24日—6月26日,由兰州城市学院组织的“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培训甘肃省送教下乡”项目在永靖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隆重举行,永靖县教育局领导、各中小学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室主任及教师代表共计多人参加了本次专题培训活动。兰州市范玲芳名校长工作室成员姚昌琴、杨燕等4位教师分别赴在永靖县移民小学、永靖县四局小学开展了专题讲座、示范课堂、互动教研等形式的教研活动,圆满的完成了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收到了良好的活动效果。
范玲芳
文化引领打造教育品牌
课程奠基提升育人品质
范玲芳校长立足校情和学校实际,从理念引领,文化为魂,着力内显同步营造,推动师生发展上水平;注重实践,突出能力,构建适切多彩课程,推动学生素质再提升;立足平常,狠抓习惯,多管齐下育品德,共促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家校合作,三力齐施,最大拓展家校资源,更好的凝聚爱的合力;七里河区中小学思政学科研训基地的实施等五个方面全面、详细地介绍了王家堡小学的学校文化建设、理想课堂构建、特色课程建设和新教育实验推进方面的做法,建议参训校长通过文化环境、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评价管理的重构,着眼“师生可持续发展”,着重探索和创新适切性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这一素质教育的核心改革内容,融合学校、家庭、社会的三方合力,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力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实现为每个孩子奠基人生、成就未来的的目标愿景。
柴宗伟
常态校本教研助力教师发展
构建四成课堂提升教育品质
柴宗伟老师首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历,从决定个人成长的两个小故事和引导走向教研路上的两个小故事开始了分享,个人的教师观和学校的培养是教师走向专业化成长必备的条件,然后以王家堡小学“成”文化背景下教学教研的常态化建设为实例,以“成”文化建设的十大途径和学校教学教研常态化建设的十大工程两个方面详细的介绍了王家堡小学在学校文化建设和品牌发展的一些做法,基于教学常规,落实校本教研,建设四成课堂,促进学校全面发展,享受教育的愉悦。
姚昌琴
习作课《我讨厌》
姚昌琴老师的习作课,从和孩子聊天开始,聊我们平时喜欢做什么事,再聊到最讨厌干什么事,当孩子们说最讨厌写作文时,姚老师在轻松愉悦的交谈中了解孩子们为什么会“谈写色变”?在老师的引导下,从拘谨、试探到敞开心扉,说了自己写作文遇到的困难,怎么敷衍老师布置的作文。在这种推心置腹的聊天中,孩子们把老师当成了朋友,倾吐了心声和烦恼。姚老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鼓励孩子们把刚才谈到的话题写下来,约定共同解决这个“讨厌”的事。孩子们一听立刻奋笔疾书,都想一吐为快。当一篇篇表达真情的精彩习作呈现出来时,老师告诉孩子们,这就是真正的好作文。写作文其实并不难,“真实、自信、自由”是这节课姚老师教给孩子们的法宝,“每个孩子都是自由的作家,都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杨燕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两端都栽)》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建构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的数学模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重要数学思想—化归思想,同时使学生感悟到应用数学模型解题所带来的便利。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动手操作,变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模型的分析与理解。
课后,大家各抒己见,参训教师与授课教师就授课内容的设计意图、授课过程中的收获及不足进行了交流,并共同探讨改进措施,在热烈、愉快地氛围中为本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送教下乡”是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的需要,是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的桥梁,“接地气”的培训,“常态化”的教研,既是教师之间互相交流、相互探讨的过程,同时也是学校之间、地域之间实现优势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校个性品质提升的新途径,为今后的教学道路上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服务指明了新方向。
编辑
柴宗伟
编审
范玲芳
供稿
范玲芳名校长工作室
我在这里等你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