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斩龙脉真相铲除兰州的女真豪强

老家谱

几天前,廖兄海洋发来一组图片,点开看,却是一本小册子的,不足十页,封面一页上印着“蒲氏家谱”。接着,廖兄又发来简短说明,这本小册子是他路过一家收破烂的地方捡到的,总共就这么几页,你可以写一下。

家谱,记载了一个家族的迁移发展传承。国有史,家有谱。家谱见证了各个家族生生不息的延续。一页页翻下去,这个家族的发展脉络就越来越清晰了。

小册子记载了金城蒲氏家族的发展脉络。小册子大概是二十年前印刷的,一位蒲氏后人存档保留的,写下的时间是年4月。第一页写了:黄河南麓蒲氏家谱。开头这样写道:夫昆仑之巍峨,泰山之兀立,纵使延绵盘旋,有脉可步,长江之浩荡,黄河之滔滔,纵使源远之流长,有源可寻,苍松之参天,翠柏之茂盛,纵使蒂固叶繁,有根可依,而人岂无渊乎?

序言表明,这个蒲氏家谱是,金城下蒲家的家谱。下蒲家,来自于山西河东人氏。他们家族内部口口相传,其始祖,离晋迁移,来到陇上。至于如何迁来陇,已经没有记载了。不知何时迁移到:“黄河南麓兰州皋兰县”。具体位置是今天永靖县关山乡下蒲家村。当时,应该归皋兰县管辖。到明初,下蒲家的蒲氏已经是当地的大家族了。明代成化年间,一部分人迁移到上蒲家一带定居,逐渐发展为十里大一个村落。

后来,人口增多,土地紧张,一部分族人再次分支迁移。于是,人们从上蒲家村,又迁移到兰州市七里河区黄峪沟等地,自为上蒲家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蒲氏族人从定居之地——上蒲家,逐渐迁移走了。留下了一句俗语:“上蒲家无蒲姓”,下蒲家成了蒲氏族人最大的定居之地。后人称之为老庄子。

到年前后,人口繁衍生息,下蒲家族人逐渐发展繁衍,向四周扩散,逐渐形成了下蒲家、大阳洼、酒泉金塔、永登中川、兰州等地,及榆中蒲家庄、徐家蚬子、永靖刘家峡等地的聚居地。仅在下蒲家一带就有户,多人。

兰州蒲氏,向来名人辈出。

据民间传说,当年刘伯温在斩龙脉,斩的就是蒲家的龙脉。可见当时兰州蒲家已经是规模庞大的家族了。这个民间故事是这样的:

很多年前,榆中兴隆山山边有个小村庄,村民们农猎兼营,种着几亩地,闲了就在山边猎点野鸡、兔子、鹿之类的动物,补贴生活。这个小村庄中却出了一位远近闻名的人物——蒲阴阳。

这个老头不得了,见多识广,能说会道,尤其有一手绝活——看风水。几十年后,蒲阴阳人老体衰了,眼看大限将至,奇怪的是他老人家当了一辈子阴阳,但至今没有给自己选择一块吉地。他儿子按捺不住就去问个究竟,蒲阴阳说,兴隆山上真有盘龙卧虎的吉地。

蒲阴阳临终之际吩咐他死后:把“身体”用清水洗干净后,赤身用草席裹好,用草绳捆上,向着兴隆山快跑,啥时候草绳断了,就地埋下,不可随便移动,墓修好后,要守墓天,每天还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在太阳刚出的时候,要用老头留下的“桑弓柳箭”拉弓三次。等到天,将柳箭对着太阳射出去。

他两个儿子对老爹临终的话深信不疑,严格按照遗言办理。谁知,老人家女儿却不满意,老人家辛苦了一辈子,赤身下葬终究不妥。儿子们无奈只好给老汉穿了一条裤子。最后,由两个儿子抬着去埋葬了。安葬后,他们按照遗言办事。谁知,算错了日子,到99天时,他们以为是天,便迫不及待地拿出桑弓柳箭。等太阳出来时,拉开弓将柳箭射了出去。

不料,这一箭,射在了朱元璋的金銮殿上。刘伯温屈指一算说,箭从西北方向而来,主西北方向出龙人,将对大明江山不利。朱元璋听后,赶紧让刘伯温带人到西北去看看,斩断龙脉,确保大明江山平安。

于是,刘伯温不仅毁了蒲阴阳的墓,又祭起宝剑,将墓地周围几座山脉砍断。又把兴龙山改为兴隆山。

刘伯温斩龙脉的故事,在西北各地流传极广。其实,这背后,是明初惨烈的西北争夺战。这是年前,兰州境内一个显赫的女真家族——蒲察氏。他们在这方土地上,奔腾驰骋,弯弓射雕,家族中五六人高居国公爵位,有一人率先“探明黄河源头”就在星宿海。

元将王保保曾和徐达在太原发生大战。结果,王保保大败,孤身率十八名骑士,逃离徐达的合围,来到兰州。到兰州后,王保保在短短一两年时间,就收集残兵败将,收拢地方兵马,变成了兵强马壮的十万之众。一度打得兰州定西一线的明军无还手之力。后来,徐达重返西北,同王保保在定西沈儿峪决战。此战之初,所向无敌的明军,居然全线动摇,甚至有千户级别的军官后退。徐达不得不亲率卫队出战,才最终获胜。

由此可见,没有人帮助王保保,是不可能的。此时,兰州能帮助王保保的,只有兰州的蒲察家族。显然,兰州蒲察家尽全力帮助了王保保,最终被明军清算。

这个流传在榆中刘伯温斩龙脉和蒲阴阳的故事。故事背后,或许就是对蒲察氏家族的清算的过程。

显然,这个蒲察氏家族是女真人。他们和这本蒲氏家族中来自河东的下蒲家,没有关系。

无论如何,它保留了一个家族的发展脉络,见证来自河东蒲氏家族,陇右大地上繁衍发展的艰难历程。

按理说,家谱应有专门存放之地,四时八节,要按时祭拜。不知何故,却四散流落了。真是令人叹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16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