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峡大景区管委会宣
年4月,永靖县的三坪村(今属临夏州积石山县)出土了一件彩陶瓮,其精美绝伦的造型和图案,赢得无数参观者惊叹,被誉为中国的“彩陶王”,并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现藏于国家博物馆,并多次作为国家文物精品赴国外展出。
“彩陶王”的出土颇有点传奇色彩。那是新中国成立前夕,三坪村的群众为了躲避战乱,迁徙到炳灵寺对岸的黄河沿岸居住。永靖解放后,他们又开始举家返乡。“彩陶王”的发现者戚永仁便是返乡者之一。年4月的一天,雨过天晴,18岁的戚永仁和他哥哥往家里搬东西。当他们行至三坪地嘴附近的一个土坎下时,忽然发现有一点清水,圆圆的,好像盛在盆里似的,在阳光下闪闪泛光。戚永仁怀着好奇的心情,走上前去,探出双手,小心翼翼地扒去周围的泥土,一个橙黄色的高大彩陶瓮便呈现在他的面前。同年,中国科学院黄河考古队甘肃分队进行文物调查时,戚永仁向国家献出了这件珍宝。这便是后来享誉中外的中国“彩陶王”。
据鉴定,这件“彩陶王”属马家窑文化类型,被命名为马家窑文化漩涡纹彩陶瓮。瓮高46厘米,口沿有4只提耳,平口,短颈,阔肩,腹部逐渐下收,平底,系泥制红陶。陶器外壁用黑彩绘出上、中、下三层纹饰。上层为花卉纹,中层为漩涡纹,下层为水波纹。其中花卉纹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上的花卉纹相近,说明马家窑文化受到仰韶文化的巨大影响。上层的花卉纹和下层的水波纹,纹带均窄。中层的漩涡纹纹带最宽,是主体花纹。“彩陶王”通体共有4个波浪式大漩涡纹。每个大漩涡纹都围绕其中一个点旋转。马家窑文化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这说明当时就有了等分的数学概念。有学者认为,每组漩涡纹各以同心圆为主体,尾随大弧线纹,构成后浪推前浪的卷浪式,三角空间处又补以同心圆纹。
“彩陶王”是原始先民们智慧的结晶,是新石器时代彩陶的代表作。漩涡纹的绘制,说明先民们对于水流旋转运动的认识,也表明先民在不断地探索旋转的原理,由此又产生一连串玄想,小至一个漩涡的运动,大至天象的旋转,最后构成宇宙本体的旋转,而又抽象化为“太极”。年4月10日,邮电部将这件彩陶瓮图案印制成纪念邮票,发行于国内外,使这一国之瑰宝大放光彩!
来源:甘肃黄河三峡
原标题:《黄河畔的彩陶王》